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2025年,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2030年,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家庭托育成本有效降低。
0岁至3岁的婴幼儿是社会中最柔软、最需要呵护的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当下正值暑期,送宝宝去托育园、让专业的育儿团队来帮忙,成了不少年轻家长解决“带娃难”烦恼的选择。从社区嵌入式托育到幼儿园延伸办托班再到用人单位办托班,我省各地积极开设普惠托育服务多元化托管班,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方便可及,切实减轻家庭育儿压力,消除家长们后顾之忧。
合肥高新创业园:
“园区办托”留人才聚人气
7月18日,合肥小启航托育中心软件园校区,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做活动。实习生 谢雁南 摄
7月18日上午10点,是合肥小启航托育软件园校区的点心时间。记者看到托育室的阿姨们正在分发果盘,吃着水果的小女孩吴沐颜举起小手,奶声奶气地喊着:“我还要吃!”
这温馨的一幕,正是小启航托育室贴心守护的日常缩影。“我们这里每天的食谱都会在门前屏幕展出,让每位家长了解。”小启航托育室老师房虹介绍,托育室还会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营养需求,量身定制饮食方案。
除了饮食照料,课程设置也备受家长认可。“小启航的课程很合理,每周都会给我们家长发课程表,内容十分丰富。”幼儿家长魏庆羽满意地说,“最重要的是,孩子遇到了很有责任心的老师。”
园区不光是“托”,更注重“育”。结合职场氛围,小启航课程里藏着很多“小心思”,如五大核心课程(小小运动家、科学家等)是安徽唯一注册著作权的,还有“职业体验”社会课,让孩子去看看爸妈工作的办公室、园区里的快递柜,慢慢理解“爸爸妈妈在做什么”,也让家长在忙碌中感受到“孩子就在身边成长”的温暖。
随着托育服务行业加速发展,社区托育、企业托育、专业机构托育等多元模式不断涌现,小启航托育室便是高新创业园区与专业机构共建模式的生动实践。
2023年初,合肥高新创业园总工会在企业走访中了解到,园区多家企业的年轻职工反馈了“上班”和“带娃”难以兼顾的问题,于是谋划开办职工托育中心,多次就办学选址、托幼机构等进行专题调研。2023年7月,小启航托育室在园区正式设立,为园区企业职工提供0岁至3岁婴幼儿全日制托育服务。
“在产业园区里办托育,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定位,要做园区职工身边‘看得见、用得上、靠得住’的托育伙伴,让爸爸妈妈们实现‘带着孩子上班,陪着孩子下班’,给企业留人才、给园区聚人气。”小启航托育事业部总园长焦玲玲的话语,道出了托育室为高新创业园入驻企业员工服务的初心。
据介绍,针对园区双职工多、加班频繁的特点,托育室推出了早上7点半到晚上7点半的12小时超长托育,还有全日托、临时托、节假日托这些灵活形式,家长若有会议或者项目赶工,打个电话就能把孩子送过来,紧跟着园区的工作节奏走。
“在托育服务不断完善的今天,这种暖心服务正成为越来越多职场家庭的‘幸福后盾’。”吴沐颜妈妈颜梦雨说,自己就在产业园区上班,每天把孩子送到小启航,下班再接孩子回家,她很安心。(记者 朱茜 实习生 谢雁南)
铜陵市栖凤社区:
就近入托家长安心
7月18日上午,在铜陵市铜官区西湖镇栖凤社区西湖托育中心,张佳看着孩子与保育员快乐地玩起了游戏,便放心地离开。“我开了个作业班,暑假正是最忙的时候。孩子放在托育中心,我也能安心忙工作。”张佳说。
带娃的难,张佳深有体会。张佳的丈夫在外地上班,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平时一个人既要带娃,又要上班。“两头忙,实在吃不消。”张佳告诉记者,今年春天,孩子到了2周岁,她果断把娃送到了小区附近的西湖托育中心。
之所以选择西湖托育中心,除了离家近,专业性也是张佳考量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家专门从事0岁至3岁幼儿托育服务的机构,西湖托育中心的成立,较好回应了她对于精细化、专业化托育服务的需求。
走进西湖托育中心,800多平方米的室内空间被划分成感统室、艺术教室、绘本室、多功能厅等多个专业活动空间,活泼温馨的氛围中,孩子们在保育员的陪伴下做游戏、听故事、看绘本,玩得既投入又开心。
不仅孩子玩得开心,家长也可以从中心得到专业育儿指导,纾解带娃焦虑。在中心的“向日葵亲子小屋”,十几名家长带着孩子一边玩游戏,一边与保育员交流带娃话题。
西湖托育中心负责人程桃转介绍,“向日葵亲子小屋”是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为推进“优生优育进万家”活动而设立的重点项目,依托该项目,中心定期组织亲子活动,向家长传递科学养育的理念和知识,受到很多家长欢迎。
近年来,每逢暑假,西湖托育中心都要“扩招”。今年除了此前已经在中心入托的80名幼儿,暑假时又来了15名孩子。“针对不同家庭情况,中心开设了全托、半托、临时托、亲子班等班级,能够满足多样化的托育需求。”程桃转说。
要不要给孩子上托班,费用是不少家庭十分在意的问题。这两年,铜官区通过政策支持,推动全区托位不断增加。同时,托育服务收费也实现了大幅下降。记者了解到,西湖托育中心属公建民营托育服务机构,场地由政府提供,每年每生还能享受到600元政府补贴。“相比实施普惠托育之前,现在每月托育费省了近1000元。”一位家长告诉记者。
服务专业,收费亲民,普惠托育服务让越来越多家庭不再为带娃而犯愁。截至目前,铜官区共有40家机构开展托育服务,可提供2215个托位,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9个,超过“十四五”期末4.5个的目标要求。“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统筹育幼资源,因地制宜推进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托育服务需求。”铜官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戴武表示。(记者 范孝东 实习生 王荦)
合肥凯旋门幼儿园:
“暑科班”播下探索种子
7月21日上午,合肥市蜀山区凯旋门幼儿园入园大厅里,几排科学小装置正“各显神通”:彩色硬纸板搭建的纸桥稳稳承载着积木,倒扣在框架上的塑料水瓶带动表盘匀速转动,绑着画笔的机器人在电池驱动下在白纸上留下蜿蜒的线条……“这些都是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完成的作品。”园长沈娟娟向记者介绍。
自2017年成立以来,凯旋门幼儿园每年暑期都会举办主题各异的托管班,今年托管了7个班级近100名幼儿,并以“探趣暑假 探韵启智”为主题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夏令营活动。这些孩子依据年龄大小,被划分为科萌班、科技班、科创班、科大班等班级。
“我们双职工平时上班忙,孩子暑假没人照看,这个托管班真是解了燃眉之急。”正送孩子入园的家长李华告诉记者,孩子对科技主题活动兴趣浓厚,尤其喜欢动手做科学小装置,回家总念叨着新发现的“科学秘密”。
科萌二班的教室里,2岁多的幼儿围坐在垫子上,在老师指导下摘空心菜。他们用稚嫩的小手摘下菜叶,将菜秆放进筐里。“这是食育活动,既能认识食材,又能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劳动意识。”科萌二班教师汪亚兰说。
隔壁的科创二班里,孩子们正将A4纸折成三角形、圆柱体、波纹等形状,专注地进行搭高塔尝试。“这个活动能让他们亲自体验形状与力学的关联,感知科学与工程的奥秘。”指导老师陈梦娟解释道。
一楼大教室内,科学小实验正精彩上演。科学教师李光龙将两个塑料长管做成机关枪形状,“枪膛”里装着乒乓球,借助吹风机的气流,乒乓球像“子弹”般连续弹出,引发孩子们阵阵惊呼。紧随其后,还有“火焰掌”“干冰大爆炸”等有趣实验。“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在他们心中播下探索的种子。”李光龙说。
“这些活动能让孩子们用眼睛发现世界,用双手探索世界。”沈娟娟表示,除科学小实验和科学动手做等活动以外,幼儿园还将非遗与科技结合,开展非遗花灯制作、皮影戏观赏等活动,引入摄影品牌进校园,探索光影奥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助力孩子多元能力发展,让他们拥有快乐充实的暑假。(记者 刘良慧 实习生 郭雅婷)
来安县人民医院:
“医育结合”保障幼有善育
7月18日,来安县人民医院托育中心,幼儿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心地玩耍。通讯员 吕华 摄
“金医生,你家娃在托育中心怎么样?”“保育员专业又负责,科学喂养、早期启蒙都在线,关键是孩子就在眼皮底下,省心又放心……”7月18日,滁州市来安县人民医院病案室的金晶敲着键盘,笑着向记者分享“带娃上班”的幸福心得。
金晶口中的托育中心就在医院后门,推窗可见。每天早上7点20分,她准时带着2岁的女儿来到托育中心,交给早已等候的保育员,再转身回科室打卡,全程不过200步。“孩子出生后,一想到上班孩子没人照看就‘头大’,现在心里踏实多了。”金晶说。
为破解职工“带娃难”,2022年,医院腾空后勤保障楼,投入40万元,历时半年精心改造,建成了滁州市首家公立医院普惠托育中心。
记者在托育中心看到,室内睡眠区、活动区、卫生间一应俱全,晨检室、办公室、隔离观察室功能齐全,室外场地安全通透。18个月到3周岁的职工子女均能入托,不分寒暑假,晚上还能延时到六点半;夜班医生临时加班,保育员直接把娃带回值班室哄睡。金晶笑称:“我负责到医院上班,医院负责帮我带娃。”
作为医院办的托育中心,该托育中心将医学、养育、教育三要素紧密结合,组建了一支以医疗、幼教、保育、护理为主的照护团队,均持证上岗,确保婴幼儿健康成长。
“医院职工免费,对外按市场化正常收费。”据托育中心负责人张义路介绍,托育中心将儿童早期发育、健康管理、亲子早教、科学养育等融入日常托育管理中,按孩子年龄特点,手脑并用、动静搭配,设置了美术、舞蹈、语言等20多门基础课程。截至目前,已有126个孩子从中心顺利“毕业”。
“只有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来安县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章晓平介绍,托育中心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方式,形成了“卫健统筹+医院出地+工会出资+专业机构运营”的多方联动办园模式,推动医育结合托育服务发展。
眼下,章晓平又有了新烦恼:咨询入园的职工越来越多,原先设定的40个托位不够用了。他正盘算着把隔壁闲置的库房也改建成托班,进一步深化“医育融合”内涵,在托育服务更加普惠、便捷、优质等方面发力,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记者 李明杰 通讯员 吕华)
安徽尧舜集团:
自办“托儿所”呵护职工娃
炎炎夏日,位于东至县的安徽尧舜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织造车间,工人坐在缝头机前,动作娴熟地快速缝制。而在不远处的托育教室内,孩子们正开心地玩耍。
“我来上班,孩子‘上课’。”职工林国龙每天一早,带着不满3岁的孩子来到公司开始一天的生活,下午下班后再带着孩子一道回家,十分安心。
安徽尧舜智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及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大型袜业企业,近500名职工中女职工占一大半。前些年,招工难、员工流失率高的问题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正常上午8点半送到幼儿园,10点半接回来。下午2点钟才能送过去,4点半就要接回来。像这种情况,就上不了班了。”公司工会主席王丽说,针对这一情况,2021年6月集团创办了正时托管托育服务有限公司,利用闲置工厂改造成托育场所,实现职工子女免费入托。
走进中心教室,托育班的幼儿们在保育员的引导下,玩玩具、听故事,欢笑声此起彼伏。托管班的学龄儿童在老师的带领下,化身小小才艺家,踊跃站上舞台自我介绍,灵动的舞蹈、声情并茂的朗诵轮番上演。
“目前在托128人,托育班和托管班人数基本对半。”安徽正时托管托育服务中心负责人蒋枫介绍,中心在为员工子女提供上下学接送、用餐、作业辅导等服务的同时,还科学开设了围棋、舞蹈、诗朗诵等特色课程,助力员工子女健康成长。
企业办托班,员工带娃上班“两不误”。记者注意到,在开办托班的同时,尧舜智能科技集团还设立“陪读妈妈”岗位,向女职工推出弹性工作制,只要每天累计工作时间达到公司标准,上下班时间可以自行安排。
江慧娟是公司缝头车间的一名技术工人,去年为了“陪读”选择返乡,通过招聘会进入公司。“以前在外面打工总牵挂着孩子,现在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庭,托管班真是帮了大忙!”她感慨道。
2023年,公司被授予“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及省级“女工家园—托育室”。不止这里一家,自2018年起,省总工会就陆续启动工会托管托育班创建工作,目前全省已建立工会“女工家园”托管班249个,为女职工们撑起就业一片天。(记者 李明杰)
安徽发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安徽发展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安徽发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8225885531 邮箱 cp5599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