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展网讯(范国华 本网记者 胡金平)近日,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人民法院通过调解的方式,一次性化解八起涉企纠纷,切实保障了双方企业的合法权益,减轻当事人诉累,助推优化营商环境跑出“加速度”。
湾沚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察觉到这八个案件的被告竟为同一家建筑公司。经了解,被告某建筑公司因建筑工程需要,分别向八家企业采购了各类建筑材料、设备、洁具等物品。然而,在原告按约交付货物后,被告却没有支付货物尾款。八家企业多次催要无果,遂纷纷诉至湾沚法院。
为节约司法资源,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保障企业后续正常经营,承办法官决定将八个案件合并调解。起初,承办法官通过电话与双方当事人沟通,深入了解案情及双方态度。电话那头,原告情绪各异,有的愤懑不已,有的则长吁短叹。
“跟他要了这么多次都没给,我不信任他,除非他马上把钱给我。”
“我本来就是小本经营,他这钱一直拖着不给,我现在资金周转都困难,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办了。”
被告在电话中也承认欠了八位原告的货物尾款,但同样唉声叹气地表示:“我也想还钱,但是目前资金周转实在困难,上百万的货款我真的拿不出来。”
承办法官多次通过电话进行调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出分期还款的方案,逐步缩小双方的心理预期。在此过程中,被告将其中一名货款较少的原告款项结清,该原告在收到货款后,立即向湾沚法院申请撤诉。这一积极进展也为后续调解工作带来了契机,承办法官与人民调解员趁热打铁,组织剩余七名原告和被告进行了“面对面”调解。
在调解现场,承办法官耐心倾听双方的意见和诉求,进一步梳理案情,核对账目。俞春艳法官运用“情理交融”的方法,以陶辛这个荷花小镇里蕴含的和和美美、互相礼让的“荷和”精神打动双方当事人。同时,深入阐述诚信对于市场经营的重要性,从长远合作的角度引导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均表示愿意互相扶持走出困境。
近年来,湾沚法院始终积极回应企业诉求,找准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解决企业经营的痛点、难点。以六尺巷“以和为贵”精神为指引,创新并运用好具有“和谐、礼让、高洁”之意的特色调解品牌“荷和天平”,探索更多灵活多样的调解方式,助力企业尽早从矛盾纠纷中解脱出来,全力护航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安徽发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安徽发展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安徽发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8225885531 邮箱 cp5599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