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安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数字化转型激活产业升级新引擎,政企协同打出“智改数转”组合拳,助力实体经济迸发新动能。
在位于合肥经开区的海尔卡奥斯智控互联工厂,“AI大脑”优化调度生产经营、“虚拟IE工程师”智能派工、“高清AI工业相机”担任质检员的角色……在工业大脑的引领下,生产流程更为集约、高效,产品的迭代更新更为快速。2024年,工厂的订单量同比增长15%。
海尔卡奥斯合肥领智智能制造项目 负责人 张建彬
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很强大的数字化能力 目前已经帮助我们赋能了20多项智能制造的先进用例的部署 从这个好品质 高效率 包括低成本方面 也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应用成效的收益
作为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合肥市针对不少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不愿转、不会转、不敢转”问题,靶向发力,统筹资源优化供给,借助行业平台和龙头企业,招引一批专注细分行业、深耕专业场景的数字化服务商。
合肥市工信局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处四级主任科员 唐荣 在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中,创新搭建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绘制行业转型图谱,打造数字化产品淘宝商城,截至目前已遴选试点企业570户 其中459户企业已与数字化服务商签订改造合同,在全国位居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牢记嘱托,安徽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助力新型工业化、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关键一招,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2.46万家规上企业全部启动数字化改造,其中1.88万家规上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激发发展的新动能。在滁州,这家新能源压缩机制造企业建成智能化生产车间,运用物联网、AI视觉技术,生产过程全程智能可控。
安徽奥特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曹振余
以往我们要40人在45秒左右生产一台控制器,通过数智化提升和人机协同,现在只需要8个人25秒就可以生产1台。
针对部分企业面临转型需求不明确、转型路径不清晰、转型解决方案不成熟等堵点问题,滁州市建立“诊断咨询、改造实施、成效评估”闭环机制,推行“标杆引领与普惠推广”双轮驱动,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转型难题。
滁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副局长 王昌龙
2033家规上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覆盖率72.5%,努力让数字化转型从“盆景”变“风景”。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在亳州,在这家国内最大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研发制造企业,技术员张可为正在遥控焊接智能机器人焊接钢材,相比以往,效率明显提高。
鸿路集团涡阳县盛鸿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焊接班 班长 张可为
我一个人能够操作十几台智能机器人的焊接工作,每台的速度相当于人工焊接的三倍以上。
得益于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培育项目的政策红利,企业先后投入资金近亿元添置了400多台焊接机器人,实施“智改数转”产线升级,钢结构智能生产线不仅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还具有完善的管理系统,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企业发展的创新力。
鸿路集团涡阳县盛鸿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朱井
2024年产值达到140.45亿元,相比较2023年增加了20亿元,这一些都得益于我们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强基础、建平台、延链条,安徽在推进数字化改造创新实施“龙头链动+样板带动+区域联动”组合拳,2024年创建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6家,认定省级数字化车间206个。今年,安徽计划打造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100个,建设数字化改造区域样板20个,推动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左右。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级巡视员 潘峰
我们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行业树立一批的数字化的样板,供大家去看样学样,AI赋能,在我们更多的企业更多的场景当中进一步推动实数融合,推动我们新型工业化建设再上新水平。
安徽发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安徽发展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安徽发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8225885531 邮箱 cp5599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