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两年前,一场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联姻”在江淮大地拉开帷幕。
2023年6月,安徽创新实施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按照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市场逻辑,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如今,两载时光已逝,这颗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已吸引107家金融机构加入“共同成长计划”,滋养超1.4万户企业茁壮成长,2000亿元贷款金额如同奔流的活水,在科技、产业、人才、金融的土壤里织就一张协同共生的生态网络。
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
以资金活水滋养创新之花
当“祖冲之三号”问世,再创全球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当国际深空探测学会在合肥锚定人类探索宇宙的新坐标;当“氨晖号”以纯氨动力划破巢湖的粼粼波光……放眼江淮大地,科技成果澎湃涌动。
向新而进的背后,有科技与金融的双向奔赴。
正如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金融研究处处长李俊所言,科技创新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需要“耐心资本”的呵护。这就意味着资本要做企业“时间的朋友”,陪伴硬科技、科学家与创业者在未知疆域里“长跑”。
这份“耐心”,化作了金融机构量身定制的“成长阶梯”。
工行安徽省分行围绕科技型企业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累计创新推出十余款科技金融创新产品,构建了贯穿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产品供给体系。
“我们率先推出‘初创期科创信用贷’‘快速成长接力贷’等特色产品,填补省内科技金融领域空白,积极响应安徽‘共同成长计划’,以‘认股权价值互换协议’专项行动强化银企战略互信,打造‘工伴成长’共赢生态。”工行安徽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末,该计划已签约企业3073户,贷款余额超394亿元,落地认股权价值互换15笔。
在更广阔的视野里,安徽的资本与创新正共生共荣——从实验室里的小试锋芒,到中试线上的迭代突破,再到商业化舞台的大放异彩,金融活水循着创新成果的脉络精准滴灌。
李俊介绍说,我们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赋能科技成果转让和产业化,满足大院大所成果转化企业从产品小试、中试到商业化推广的金融需求。同时强化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战略科技力量的金融服务保障,探索形成“财政资金+开发性金融+专业化公司”等创新性做法,为大科学装置、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超长期稳定资金支持,有效加速“科技-产业-金融”耦合赋能。
以资金纽带串联产业链条
“前不久,我们与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进行了签约,在算力融资方面的需求将得到有力支持。”合肥城市云数据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贻富说。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近年来,安徽全力推进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和通用智能未来产业培育壮大,全省已集聚人工智能规上企业894家、产业链关联企业1.2万家。
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催生出巨大的融资需求。
今年5月,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推出“中银科创算力贷”,创新运用“券贷联动”模式,精准对接人工智能产业链各环节融资需求。“根据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2025年至2029年五年间,将为安徽全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各类主体提供不少于1500亿元的专项综合金融支持,全面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
稳定可控的产业链上下游是产业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从新能源汽车的驰骋赛道,到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精密世界,再到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等“7+N”未来产业的星辰大海,安徽已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谱系,200多款金融产品如同精心调配的“营养配方”,精准对接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与薄弱领域。
当金融活水顺着补链、延链、升链、建链的脉络浸润产业肌理,那些曾在实验室里闪烁的科创“星火”,正逐渐长成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参天大树”。
工行安徽省分行科学家加油站揭牌仪式
以金融沃土汇聚人才力量
产业因才而兴,人才因产而聚。
安徽深谙此道,运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让人才“好苗子”在资本沃土中扎根成林,让创新活力在产才共振中奔涌不息。
合肥全色光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科里科气”的企业,其技术依托中国科大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然而当研发攻关遇上市场寒流,资金链的紧绷让其发展步履维艰。
工行安徽省分行考察后,精准匹配500万元“科大校友贷”,如及时雨至,解了燃眉之急,助其渡过难关。
“工行不仅提供信贷,还主动推介业务、采购产品,为我们打开了市场,让创业者能安心扎根、专注创新。”创始人许立新博士感慨:金融活水浇开了创业安心花。
这份“资金助才”的智慧,藏在安徽金融系统的血脉里。
以工行安徽省分行来说,通过与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建立战略合作,设立“科学家加油站”,覆盖百家高能级平台、超万户科技企业及众多人才,支持重大成果转化,将科研高地、创新企业与科技人才串联成紧密的“朋友圈”。
李俊坦言,资金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懂技术、识人才的“同行者”,他清楚高层次人才从“纸上蓝图”到“产业实景”需要怎样的土壤和托举。
安徽省坚持把引产与引技、引资、引才作为一个整体推进,通过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强力的创新链支撑、丰富的人才链供给、充沛的资金链扶持,好“苗子”不断成长为“参天大树”。
以政策引领四链深度融合
近两年,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进园区活动走进安徽大江南北。让科创企业与金融机构在园区里围坐畅谈,让技术需求与资本供给在对接中精准握手。
80亿元的“皖美伴飞”共同成长计划专项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为科创企业输送着低成本的“源头活水”。
安徽省“一行一特色、一市一天使”支持科技企业融资对接活动,通过政策解读、产品推介、签约合作,搭建政银企深度对接平台,助力科技型企业破解融资难题,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
一项项金融政策,一个个对接活动,安徽金融系统不断深化科创金融改革、加强金融政策和产品宣传推介,为科技创新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
李俊说,通过实施“共同成长计划+”专项行动,我省已形成“金融支持科技、科技助推产业、产业反哺金融、金融惠及人才”的深度融合、良性循环生态链。
科技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从来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生共享。
在安徽的实践中,四链的融合呈现出鲜明的“共生逻辑”:科技链提供创新源头,如同生态系统的“阳光”,为产业升级提供底层驱动力;产业链是成果转化的“土壤”,让实验室的突破落地为市场的产品;人才链是激活一切的“种子”,既孕育科技突破,又牵引产业转型;资金链则是贯穿始终的“活水”,既灌溉科技萌芽,又滋养产业成长,更反哺人才培育。
在这样的环境中,“共同成长计划”这颗种子在“四链”融合中顺利抽枝展叶,拔节生长。未来,这场始于江淮的探索,终将成为一片绿意盎然、共生共荣的科创生态森林。(记者 徐慧媛)
安徽发展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安徽发展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发展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安徽发展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8225885531 邮箱 cp55991@163.com